“什么?黄开湘死了?”
当战友黄开湘去世的消息传来时,正躺在病床上的杨成武猛地掀开被子,声音中带着不敢置信的急切:“备马,我必须赶往罗汉川的红军医院!”
一路上,杨成武快马加鞭,踏过了五十多里的崎岖山路,毫不停歇。可惜的是,当他终于赶到医院时,黄开湘已经被安葬了。无法再见到这位生死与共的战友一面,成了杨成武此生难以释怀的遗憾。
“不过是感冒发烧,怎么会死呢?”医生的回答令杨成武震惊不已——黄开湘竟然是开枪自杀的!
听闻此言,杨成武心头掀起愤怒波澜,难以理解一个住院病人怎么会接触到枪支?当他知道那把藏在黄开湘枕头底下的枪,是朱德老总亲手赠送时,他陷入了沉默,因为他明白,这把枪对黄开湘意味着多么重要。
然而,黄开湘为何会选择自尽呢?要知道,他可是经历了艰苦卓绝的长征,能有比长征更艰难的考验吗?那时的黄开湘不过三十四岁,正值壮年!
展开剩余86%这个谜团让杨成武思索了许久,终于才慢慢理清了背后的真相……
黄开湘,江西省上尧戈阳县人,出生于贫苦的农家,家中排行老大,下面还有四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家境十分拮据。
成年后,他学会了箍桶手艺,靠走街串巷勉强维持生计。除此之外,酷爱武术的他还拜师学艺,特别擅长使用斧头,技艺炉火纯青,令人叹服。
1926年春天,方志敏回乡开展农民运动,黄开湘受其影响,毅然加入革命队伍。他以箍桶工匠的身份为掩护,秘密协助方志敏在上百个村庄建立农会。
思想进步迅速、能力突出,他在群众中享有极高威信。1928年,黄开湘当选为上饶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并与同志们共同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
随后,他担任赤色警卫团团长,并加入了工农红军。1930年,当地红色武装重组为红军第十军,黄开湘凭借出色表现被任命为参谋长兼第八十二团政委。
在他的带领下,第十军先后攻克鄱阳、湖口、都昌三县,兵力扩充至六千余人。不久,红军又吸收了三十多个地方武装,组成了警卫师,黄开湘被任命为师长。
尽管官职显赫,但黄开湘依旧秉持着身先士卒的作风,战场上挥舞着他的斧头,屡屡创造奇迹,士兵们亲切称他为“斧头将军”。
这一绰号传到了周恩来和朱德的耳朵里。一次中央苏区开会时,两位领导见到黄开湘,连连称赞。周恩来甚至摘下手表送给他作为“装备”,朱德也解下配枪赠予他。
这块手表和这把枪成为黄开湘珍爱的宝物,他几乎从不离身。凭借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黄开湘晋升为红一军团第一师政委。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仅两个月,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就让红军损失惨重。湘江战役后,红军被迫缩编。
关键时刻,周恩来提议由黄开湘接替耿飚,担任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团长。从此,黄开湘和杨成武(第四团政委)结成搭档。
长征途中,黄杨二人最著名的战役是飞夺泸定桥和攻打腊子口。
当时蒋介石依靠泸定桥天险,意图一举歼灭中央红军。为了抢占先机,黄开湘和杨成武率军昼夜兼程,快速行军两百四十里,几乎创造了奇迹。
抵达泸定桥时,敌人正拆除桥上的木板,并在桥东头设立工事,利用重机枪和迫击炮进行猛烈射击。
为夺桥,黄杨二人组织二十二名勇士,爬上铁链,奋勇冲锋,红军后方则冒着枪林弹雨铺设木板。
最终,红军成功夺下泸定桥,几乎消灭了一个敌连。
尽管筋疲力尽,黄杨部队仍需继续执行任务,争夺川甘交界的腊子口。
腊子口地势险要,周围崇山峻岭,东西两侧峭壁高达百米,守军布置了交叉火力网,坚不可摧。
红军必须在三天内拿下这里,否则无法北上甘南,毛主席对此下达了死命令。
守军配备两个营,一个守隘口,一个驻谷地,还有国军一个师待命支援。
战斗异常激烈,红军十多个小时五次进攻均未成功。
黄开湘与杨成武商量后,决定采取迂回突袭,黄开湘亲自带队。
一个苗族小战士云贵川技艺高超,爬上峭壁,甩下绳索,黄开湘率领百名士兵攀爬上去,成功占据有利地形。
借助手榴弹摧毁敌碉堡,正面部队趁机猛烈进攻,敌军防线崩溃。
抢夺泸定桥和腊子口的胜利,是红军长征中最硬仗之一。
消息传到毛主席耳中,他开怀大笑,称赞道:“有‘斧头将军’黄开湘和‘白袍小将’杨成武为先锋,哪里还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过了腊子口后,中央红军形势逐渐好转。1935年11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抵达陕北不久,黄开湘和杨成武接到中央通知,全军团以上干部开会。两人急忙骑马赶往,抵达时全身汗湿。
开完会后,他们匆匆返程,途中突遇小雨,冷热交替,导致黄开湘和杨成武都染上风寒。
杨成武病情较轻,便送黄开湘到军委卫生部住院,自己拖着病体回部队坚持工作。
谁料,不到半个月,黄开湘在医院开枪自杀,令所有人震惊。
为何黄开湘会选择自尽?杨成武反复思考,终于理解。
医院药物匮乏,治疗手段有限,只有酒精、苏打水、云南白药,根本难以缓解黄开湘的高烧和持续不清醒的状态。
他极可能在神志不清的情况下,摸到藏在枕头下那把朱德老总赠送的枪,稀里糊涂地上了膛,开了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长征后,黄开湘与家人断了联系,家人一直不知他的死讯。
长期失联,让家人遭受误解,甚至在某些时期遭遇不公。
1985年,《杨成武回忆录》出版,书中多次提到这位战友,但将“黄开湘”写成了“王开湘”。
这是因为江西方言中“黄”和“王”发音相似,杨成武一直以为老搭档名叫“王开湘”。
回忆录问世后,黄开湘的家乡戈阳县县委一位同志偶然发现此书,觉得“王开湘”的经历与他们县的黄开湘极为相似。
为核实真相,戈阳县成立调查组深入了解。
确认“王开湘”就是黄开湘后,得知他还有一位女儿在世,杨成武非常高兴,叮嘱县里同志务必将黄开湘的英雄事迹广泛宣传,让戈阳人民知道,他们县有这样一位不朽的英雄。
发布于:天津市配查网-安全证券配资论坛-专业配资平台-靠谱股票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