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阳江市第一所也是目前唯一一所寄宿制公办专门学校,阳江市新阳学校承担着对具有不良行为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矫治的重任。从初春到盛夏,按照“每周每班举行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的节奏,该校完成了2025年上半年家长开放日系列活动。一场场育人活动,覆盖全校各班级,累计接待1800余名家长深度参与。
据了解,该校家长开放日系列活动以“家校协同 赋能成长”为核心,紧扣学校“以爱育爱,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的办学理念,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每一个环节,既延续了过往活动的育人精髓,更在实践中深化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成为家校共育的坚实纽带。
多维展示
从“初见成长”到“蝶变绽放”
系列开放日中,学生们以愈发成熟的姿态,通过经典浸润、活力展演、文化熏陶三大块,全方位呈现成长轨迹。
经典诵读中,学生对《弟子规》的诵读从初次生硬模仿,到后来带着对孝悌的理解娓娓道来,语调添温度、眼神更恳切,家长真切看到传统文化熏陶下的成长。军体拳与韵律操展演更显精进:新矩(3)班第二次展示时,队列整齐度较首次提升30%,出拳力度与节奏把控尽显纪律意识;启新(3)班韵律操尤见蝶变,从初次的动作模仿、节奏生疏,到再次展示时随欢快旋律灵动舞动,动作整齐划一如行云流水,活力与热情全然融入每一个招式,尽显青春朝气与对“身心共育”的体悟。
班级文化展示则成为“成长型班级”建设的缩影。首次开放时,各班侧重“成果呈现”,如书法作品、荣誉墙;第二次则升级为“过程叙事”,通过“目标墙→行动轨迹→反思日志”的链条,让家长看到“从想法到实践”的完整成长。
新矩(2)班的“蝶变角”尤为动人:第一次开放时贴满学生刚入学的迷茫随笔,第二次则换成了“我的小目标达成清单”,字里行间满是自信。正如一位家长在反馈中写道:“两次走进教室,看到的不仅是作品的变化,更是孩子眼中光的亮度在增加。”
双向沟通
从“纸上对话”到“心之共鸣”
新阳学校家长开放日系列活动累计收集亲子沟通信件2100余封,通过“学生诉心声、家长传鼓励”的双向交流,搭建稳定的情感沟通桥梁。首次书信中,学生多是“不敢说的歉意”,家长回信以“鼓励为主”;而后则升级为“深度对话”,有学生与家长探讨“未来职业规划”,家长回信中出现“我支持你的选择,但想和你聊聊可能的挑战”等理性回应——这种变化,正是“书信传情”环节从“情感宣泄”到“思想碰撞”的进阶。
亲子共餐中,初次相聚时家长多关切孩子的衣食起居,再聚时则更专注倾听校园点滴——启新(1)班有学生说起帮同学化解矛盾的经过,家长不禁红了眼眶,感慨道:“原来孩子已经学会了担当。”
专业引领
从“经验分享”到“科学赋能”
8场心理与家庭教育讲座的系统开展,为系列活动注入专业力量。阳江市妇联开展的“涵养优秀家风 培育阳光少年”讲座,围绕家风传承与亲子家风浸润,以案例分享、情景演绎助家长掌握实践路径,推动教育理念从“管教”转向“浸润”。
首场讲座中,70%家长表示“不知道如何回应孩子的负面情绪”;到第七场,“如何与孩子共同制定规则”成为最热门的提问,问题的变化,印证了家长教育理念的升级。启新(2)班一位父亲在第二次讲座后主动找班主任:“上次听完‘避免比较式批评’,我试着改了说话方式,孩子这次主动和我聊了班级趣事,这是几个月来第一次。”这种改变,正是学校引入社会资源、构建“专业指导+实践反馈”机制的成效。
此外,系列活动的价值,更在于对协同育人机制的完善。每周一次的“家校沟通会”上,班主任、心理教师、家长代表共同梳理问题。“离校跟踪服务”也提前启动:对即将结业的学生,学校已与家长共同制定“家庭—社区—学校”三方衔接计划。正如校长黄文璇所说:“家长开放日不是终点,而是家校共同为孩子‘铺路’的起点。”
据统计,从今年2月到7月,这场每周持续开展的系列活动,不仅是每个班级的多次相聚,更是阳江市新阳学校“三全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当经典诵读的余音、亲子共餐的笑声、讲座中的顿悟交织成歌,我们看到的是:学校教育的专业性、家庭教育的温度、社会资源的广度,正在形成一股合力。
未来,该校将继续围绕家校合作教育中心,让家长开放日常态化、专业指导精准化、家校沟通深度化,让每一次相遇都成为孩子成长的“助推器”。
撰文:巫雅柠 谭舒尹 欧昌勇
图片由阳江市新阳学校提供
【作者】 巫雅柠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配查网-安全证券配资论坛-专业配资平台-靠谱股票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